top of page

啱啱學嘅字,換個地方就唔識?



記得之前同一位小朋友上堂,有一位媽媽向我地求助:「小朋友在學校書本上嘅字就識讀,但一同佢默書,做作業嘅時候,小朋友就同媽媽講返:『唔知嚟一個字係咩字』😵」。但明明在書本上係識讀,甚至講得出個詞語解釋係咩,令媽媽十分「頭痕」。


到底點解小朋友會有以上嘅情況出現?

根據美國兒童教育認知心理學和腦科學教授 Daniel Willingham,在他的著作《養育會閱讀的孩子》(Raising Kids Who Read)中提發,兒童的獨立閱讀能力由多個部分組成:


1.兒童掌握單字的意義和發音

2.具備相關的知識背景

3.正確的句法和語法能力

4.對上下文的推測

簡單啲來講,

首先小朋友要用佢地嘅眼仔👀辨別這個字;

其次,要係大腦🧠入面處理同解碼個個字嘅形狀;

第三,解碼之後,小朋友要運用腦仔嘅記憶庫💾,將尼個字的形狀同埋大腦中已知的知識進行連接;

第四,在成功建立連接的前提下,孩子仲要回憶起這個字的讀音🎶;

最後,要運用發音器官準確地將讀音發出來🗣。

所以點解小朋友認字咁難,因為眼看一個字,其實大腦用左好多能力!



而係香港,唔少家長都偏重英文輕中文。小朋友從適齡時期便會接觸Phonic(拼音),而英文單詞是表音文字,很多單字本身就係「一望就識拼」,就算砌唔啱,都八九不離十。小朋友只記音節,甚至是記位置。因此文字換了位置之後,便不懂得發音,沒有發音的幫助下,更不知字詞解釋。 中文更是如此,中文字是表意文字,是由一個個筆畫組成的,它的字形和發音毫無關係,需小朋友子一個個單獨記憶,因此對孩子來說真的是難度非常高的任務呢!


在學習新字的時候,大腦為了減輕小主人的負擔,將字形和發音與當時文字的載體(如識字卡片、課本)、字體、字號、甚至字的顏色等建立了聯繫。所以,寫的字體變了,或者顏色變了,打破了原來小朋友的固有聯繫,就對孩子的重新認讀造成了困難。


如果已經出現了這種狀況,家長們該怎麼做呢?我地下一篇文章會講解~有興趣嘅家長可以留意返我地刊登左未ga~

16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