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應以題淺而不做,老師、家長亦是如此。
- ChiTak Edu
- 2021年7月30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有時選擇 #補習 ,不是因為家長沒有時間,或沒有能力教導孩子,可能只是因為沒有適當的方法。方法包括:調整指導者的心態,學習從學生角度出發,欣賞他們的付出✨;學習根據孩子的表現,選擇適合的練習等🖋。
最近正值 #奧運 🚩比賽期間,#蘇樺偉 的經歷被再次提起。蘇樺偉在受訓初期經常練精學懶👻,偷減圈數之餘,更埋怨訓練艱辛🤬。在團體賽中,因為蘇樺偉在起跑和轉彎點中表現未如理想,只好把衝線位置交給他,沒想到卻以第一名衝過終點,從此便真正投入田徑🏃🏻♂️。一個美麗的誤會卻成為蘇樺偉的精神支柱,推動他在辛苦的田徑訓練中堅持下去💪🏻。

孩子的學習也是一樣。對於學習表現較弱的孩子,一次上課的成功感可以是日後學習的動力💖。相反,面對過難的題目時的挫敗感可令他拒絕學習🙅🏻♀️。在指導這些孩子時,別抱著「這些他應該要掌握。即使掌握了,也沒有甚麼值得高興」的心態和孩子上課,即使指導者嘴巴上不說,孩子都能感受到你的態度💥😞。
正值暑期,#致德老師 遇上一個升小五,但中文程度如小一的男孩👶🏻。在得到家長的共識下,我們將男孩的筆記調整到學習初小程度的內容👀。別擔心學習內容太淺而學生完全沒有得著☝🏻,反而應該考慮如果老師單純根據男孩升讀年級而處理,那男孩很大機會因為覺得太難,而討厭及放棄學習中文😖。

畢竟,「興趣」永遠是學生的第一個老師。而成功感總能提升學生的興趣及 #學習動機 。
#致德老師 希望所有在追落後的孩子們都擁能有自己的美麗誤會,建立支持自己堅持下去的精神食糧💖💓。
Comments